在漫长的时光中,有不少英雄,因为各种缘由,就像小灰尘一样,悄悄消失在了广大的世界里。
但就算时间不断流逝,也无法掩盖它所创造的辉煌成就。
他们过去的事情,老百姓一直记在心里,国家也同样铭记于心。
为了让每位退伍的老兵退役后都能获得他们该得的荣耀,国家搞了个退役军人信息登记。
在这个过程中,许多平时默默无闻的英雄,又一次走到了大家的视线里。
【参军入伍,一生光荣】
2020年,湖南省公开了退伍军人的档案记录,没想到还真找到了一位立下一等功的英雄。
这会儿,邵阳市北塔区田江乡园艺场的申家,可真是热闹非凡,人来人往。
申太恒的孩子们都从外地赶回来了,原来这时候他们才知道,他们的老爸申太恒,可是国家的大功臣,立过一等功呢。
在这之前,申太恒的孩子们只知道他们的老爸是个当过兵的老人家,还上过抗美援朝的战场。
老爸经常在他们耳边唠叨:“我这辈子没啥值得炫耀的,唯一让我骄傲的就是当过兵,部队给了我成长和教育。”
申家的孩子们都记得,他们老爸在年轻的时候,特别喜欢写日记。
年纪大了,眼睛不中用了,写东西也费劲了,就翻出那本满是时间印记的笔记本,从里头的字句里回味自己年轻时候的风光日子。
这本日记记录了申太恒的人生座右铭:“我本来挺不起眼的,但经过好多回艰难的挑战,我现在满心都是为党、为祖国、为人民奉献一切的想法。”
很明显,他深深地爱着部队、党和人民。
现在申太恒已经101岁了,但他的精神状态非常好,腿脚也很利索,自己能走动,完全不用子女操心照顾。
申太恒的孩子们都不知道他是一等功臣,这说明他特别低调,从不喜欢到处显摆。
申太恒心里一直认为,自己取得的功劳都是理所当然的,那些成就也全是党和部队栽培的结果,根本不值得拿出来炫耀。
申太恒平时不怎么出门,就爱呆在家里看看新闻,关心一下国家大事,娱乐活动也挺少的。
对他来说,这样的日子过得很知足。毕竟在他那个时候,能吃顿饱饭都不容易,能过上安稳日子,是想都不敢想的美事。
档案公开后,申太恒的身份很快就吸引了媒体的眼球。
湖南公共频道的《英雄赞歌》节目团队专门去拜访了申太恒老爷爷,老英雄在镜头前,跟大家分享了他过去那些不平凡的日子。
申太恒的家乡是湖南邵阳,他爸妈都是特别朴实的庄稼人,从小家里日子就过得非常艰难。
他小时候连几顿饱饭都没吃过,当然也就没有上过学。
他回想起来,小时候的日子就是跟爸妈一起在田地里忙活。
我本以为这辈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下去了,可没想到在申太恒12岁那一年,生活突然有了个大转折。
他爸爸得了重病,不在了,接着他妈妈也离开了他。
申太恒在一夜之间成了没爹没妈的孩子,再留在老家显然已经没活路了。
就这样,申太恒踏上了流浪的路,他一路靠乞讨为生,最终来到了怀化靖州这个地方。
【从军报国,壮志辽阔】
申太恒就这么一边打着零工一边生活,在怀化一直待到了29岁。
这一年,正好是刘忠将军带着队伍进入大西南,去执行消灭土匪的任务。
坐落在武陵山和雪峰山之间的怀化,地形特别复杂,弯弯曲曲没个完,刚到这里的刘忠将军的队伍,对这里的路况还不熟悉。
刚好碰到申太恒,刘忠就请他给解放军当向导。
申太恒是个热心人,这么多年来,他早就听说解放军的大名,如雷轰在耳边。现在亲眼见到了,他当然不会拒绝帮忙。
这一路上,刘忠和申太恒聊了很多。
刘将军听到申太恒孤单一人没有依靠后,感到非常难过,他说道:“小伙子,你既没有家产也没有亲人,要是你觉得部队挺好的,战友们对你也不错,那部队以后就是你的家了。”
申太恒一听到这话,心里特别激动,啥也没问,立马就加入了解放军的队伍。
在申太恒的心中,部队既像是一个温暖的“大家庭”,又像是一个贴心的“小窝”,给了他重生的机会。
他下定决心要忠诚地报效祖国,以此来回报军队的深厚恩情。
申太恒随着部队一路转移,在这个大家庭中,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地方,交到了朋友,学到了文化知识,还锻炼了体魄,慢慢地成为了一名达标的战士。
新中国成立后,申太恒望着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和平日子,心里充满了感慨,他多么盼望父母也能亲眼瞧瞧这美好的时代啊。
可是,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,没过多久就因为美军在仁川登陆而被打破了。
他们不仅把想占领朝鲜半岛的朝鲜人民军打回了三八线北边,而且还往中国东北那边扔炮弹,给我国的土地带来了很大的危险。
申太恒家在河南,1951年的时候,他加入了志愿军第15军,跟着第二批去朝鲜打仗的队伍,走出国门去战斗。
那时候,申太恒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“上朝鲜去!跟美帝国主义干一场!”
申太恒一开始做了步兵,后来转去做侦察兵,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探查美军的情况。
为了让任务完成得更出色,申太恒赶紧学起了朝鲜语。
过了几十年,到现在为止,申太恒还是能很顺畅地说出朝鲜语。
学会了这项本事后,申太恒和他的伙伴们会在下午五点钟换上韩国军队的制服,装扮成“韩军”悄悄摸到敌人后方,执行侦察任务。
他非常细心,好几次都巧妙地避开了敌人的检查,顺利地把情报带了回来。
他豁出命带回来的情报非常重要,能帮志愿军准确找到韩军在哪儿,还有他们的人数和火力情况。
正是这种不顾自己生死的勇气,让志愿军少受了很多伤害。
【丰功伟绩,概莫能忘】
申太恒老英雄印象最深刻的,肯定就是上甘岭战役了。
那时候的中国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工业系统,军事方面跟美国比起来差了一大截。
虽然敌人强大,我们力量薄弱,但志愿军却没有一点退缩的意思。
过了很多年,他回想起往事,依然激动地说:“上甘岭那场仗,足足打了43天,真是惊心动魄。敌人的装备太好了,有重机枪、大炮,还有飞机。但我们人多势众,每个人都特别勇敢,没有一个怕死的!”
最后那句“豁出去了”,老爷子讲得斩钉截铁。
上甘岭战斗一开始,“联合国军”就像疯子一样,调来大批人马,靠着大炮、坦克和飞机帮忙,一轮接一轮地猛攻志愿军在上甘岭的阵地。
团长决定,要把敌人的大炮给炸了,好让我军能暂时缓口气。
说实话,要是再这么下去,肯定会有更多战士处在生死边缘。
时间紧迫,团长立刻找到了侦察排的申太恒,让他带着小队伪装后悄悄进入敌人阵地,查看大炮是怎么摆放的,并且把地形图画出来。
那时候,韩军特别小心,侦察排被他们发现了好几次。
幸运的是,申太恒和他的战友们朝鲜语都说得很溜,他们应对自如,一点破绽都没露,在天亮前就成功带着情报回到了营地。
想起那件事,申太恒得意地说:“我们一个排,把任务完成得漂漂亮亮的。国家因此给我们颁发了奖章,我还拿了个一等功呢!”
也许,最美的句子就藏在这些简简单单的话语里。
老爷爷不咋用华丽的词儿,可他那份实在,就是最打动人心的事儿。
虽然申太恒给志愿军带回了敌人的情报,但还是没能完全改变战争的局面。
战士们还是一个接一个地不幸牺牲,在这紧要关头,团里决定把侦察排全部转成步兵。
这样一来,申太恒又重操旧业了。
侦察兵通常都是很厉害的步兵,申太恒当然也是这样。
听到黄继光、邱少云等战友一个接一个的英勇故事,申太恒心里充满了愤怒和不平。
他下定决心要把这种精神延续下去,一定要为牺牲的兄弟讨回公道。
美军飞机真是太可恨了,它们在上甘岭不停地轰炸,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,申太恒和战友们只能先躲在山洞里。
由于飞机在空中转圈,后方的物资根本送不过来。
申太恒讲道:“战争特别狠心。那时候,我们每个人都饿得要命,整整饿了两三天。水也特别金贵,打一壶水,大家只能轮流喝一小口。”
不过,他和他的战友们,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打退堂鼓。
申太恒是135团的一员,他很快就轮到了上战场打仗的时候。
可是,子弹可不长眼睛,嗖的一下就穿过了他的腰,那会儿肠子都漏出来好大一段。
申太恒硬撑着剧烈的疼痛,用手硬把肠子塞回肚子里,接着拿急救包按住流血的地方。
他的衣服已经被鲜血染得通红。
申太恒就这样硬撑了两个钟头,看到这一幕,战友们都急得不行。
大家一块儿把他抬回了战场上的位置,卫生员赶紧给他做了简单的处理,然后火速把他送往了后方医院。
申太恒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星期,才慢慢醒过来,恢复了意识。
现在的申太恒,膝下有儿有孙,一家四代人同住在一起,安安稳稳地享受着家庭的幸福时光。
说起以前打的那场仗,他总会感慨地说:“能去抗美援朝,我这辈子都值了!”
这样的英雄真令人敬佩和感动,正是因为他们过去的努力奋斗,才有了我们现在幸福的日子。
像申太恒这样的老英雄,应该被后人写书记载,世世代代都记住他。
Powered by nba与哪个平台合作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